INB与AMH检测指南,读懂生育力评估的两大关键指标

1 2025-07-17


上周有个朋友拿着生殖中心的报告单找我,眉头拧成了结:“医生说我INB偏低,可AMH又是正常的,这俩到底啥关系啊?”——这话瞬间把我拉回刚入行时的困惑。说真的,在生殖健康领域,INB和AMH就像一对总被搞混的“双胞胎”,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它俩的区别。


​1. 本质不同:激素类型 vs. 生长因子​

INB是实打实的​​激素​​,由卵巢颗粒细胞或睾丸支持细胞分泌,直接参与调控FSH(卵泡刺激素)的分泌。好比身体里的“通讯员”,随时向垂体打小报告:“卵泡够用啦,别拼命产FSH了!”
而AMH更像是​​卵子库存的计量器​​,由小卵泡分泌,反映的是卵巢储备总量。举个例子:30岁女性AMH=1.2ng/mL(偏低),说明卵子库存告急;但若此时INB正常,意味着现存卵泡功能还算在线。


​2. 临床意义:功能评估 vs. 数量预测​

最关键的差异来了:

  • ​INB看的是“质量”​​:它反映的是​​活性卵泡的分泌能力​​。比如多囊卵巢患者AMH可能超高(小卵泡多),但INB反而偏低,提示卵泡发育停滞;
  • ​AMH看的是“库存”​​:去年接诊过一位AMH仅0.5ng/mL的37岁女性,但INB在正常范围——这意味着虽然卵子储备少,但剩余卵泡功能尚可,抓紧时间试管仍有希望。

INB与AMH检测指南,读懂生育力评估的两大关键指标​个人经验​​:对于月经紊乱的女性,INB比AMH更能揪出“假性卵巢早衰”。曾有位患者FSH飙到40 IU/L,AMH低至0.3,但INB正常,最终确诊是卵巢抵抗综合征(ROS)而非早衰,避免了过度治疗。


​3. 检测时机:周期敏感 vs. 随时可测​

这点连很多医护都会忽略:

  • ​INB检测得挑日子​​!它在卵泡期波动剧烈,最佳抽血时间是月经第2-5天——上周就有患者排卵期测INB,结果被误判为“功能减退”;
  • ​AMH就省心多了​​,随时查都稳如老狗,数值基本不受周期影响。所以说,如果医生让你复查INB,真不是折腾人。

​4. 结果解读:警惕这些“矛盾组合”​

当两个指标“打架”时,往往藏着关键线索:

  • ​AMH正常 + INB降低​​:可能提示​​卵巢反应迟钝​​,常见于卵巢抵抗综合征(ROS)。这类患者超声能看到窦卵泡,但卵泡对FSH刺激“装死”;
  • ​INB正常 + AMH骤降​​:多见于​​化疗后或卵巢手术​​人群。去年一位宫颈癌术后患者就是如此——AMH从3.2暴跌到0.8,但INB稳定,说明手术保住了部分卵巢功能。

​写在最后​

别再问“哪个指标更重要”啦!根据我的观察,​​AMH是“库存表”,INB是“质检员”​​,两者结合才能画出完整的生育力地图。尤其对备孕困难的女性,建议月经第3天同步查这两项(别心疼那管血!)。
最后啰嗦一句:INB参考值差异挺大(男性176-238ng/L,女性需按年龄分层),拿到报告先别慌,找生殖科医生对着超声结果一起看——你懂的,单看数字容易自己吓自己。

(注:检测方法可能影响数值,ELISA法仍是主流)

上一篇 ICO新手避坑指南,5个真实案例教你避开血本无归
下一篇:无家可归者能赚多少钱?他们真的能赚钱吗?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